分享:
扫一扫:分享至微信 X

洋县: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治技术

洋县: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治技术

时间: 2025-07-16 09:23 |来源:
ztfd.png ztsx.png ztzc.png

一、形态特征

草地贪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迁飞性昆虫,为全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。

成虫:前翅深棕色,后翅白色,边缘有窄褐色带。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,具环形纹和肾形纹,轮廓线黄褐色;雄蛾前翅灰棕色,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,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,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。

卵:通常堆积成块状,多由白色鳞毛覆盖,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,孵化前渐变为棕色。卵多产于叶片正面,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。

幼虫:一般有6个龄期,体色多变,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,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形纹。

蛹:被蛹,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,逐渐变为红棕色及黑褐色。常在土壤中化蛹,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。

二、为害特点

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、高粱、甘蔗等禾本科植物叶片和果穗。该虫在汉中盆地不能越冬,初始虫源随暴风雨远距离迁飞传入。在玉米上,1-3龄通常隐藏在心叶、叶鞘等部位取食,形成半透明薄膜“窗孔”,4-6龄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,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,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,也会钻蛀心叶、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,幼虫取食叶片或雌穗会留下大量粪便,严重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。

三、防治措施

1、在做好全面普查的基础上,坚持“早发现、早防治”的原则,采取化学农药防治、灯光诱捕器诱杀、生态控制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,抓住低龄幼虫防控的最佳时期用药防治。

2、药剂防治亩选用200克/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12%甲维·虫螨腈悬浮剂20毫升或10%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毫升对水30-50公斤叶面喷雾,也可用苏云金杆菌、短稳杆菌、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。选择清晨或傍晚施药,重点喷洒玉米心叶、雄穗或雌穗等部位,注意交替轮换用药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detail-top-white.png返回顶部
detail-close-white.png关闭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