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菜夜蛾是玉米、大豆等作物上的常见害虫,具有食性杂、繁殖快、抗药性强的特点,以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,严重时叶片吃光,仅剩下叶柄、叶脉,对产量影响很大。近期田间调查,甜菜夜蛾发生面积5万亩左右,平均百株虫量11头,最高23头,平均被害株率20%,最高34%。建议种植户密切关注,开展自查,适时开展防治。
一、发生特点
幼虫主要取食玉米、大豆的叶片、嫩梢、嫩荚等,严重时可将叶片啃成缺刻或孔洞,甚至吃光叶片,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。一年可发生多代,世代重叠明显,高温高湿环境利于其繁殖。成虫昼伏夜出,有趋光性和趋化性;幼虫有假死性,3龄后食量剧增,抗药性增强。一般在夏季至秋季(6-9月)发生较重,尤其在降水较多、田间湿度大的年份易暴发。
二、防治技术
1、农业防治:清除田间杂草,减少幼虫的取食和栖息场所。
2、物理防治:(1)利用成虫趋光性,在田间安装黑光灯、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。
(2)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,干扰雌雄交配,降低产卵量。
3、生物防治:(1)保护和利用天敌,如赤眼蜂、茧蜂、捕食性步甲、鸟类等,抑制害虫种群数量。
(2)喷施生物农药,如苏云金杆菌(Bt)、苦参碱等,对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,且对环境友好。
4、化学防治;防治时期:抓住幼虫低龄期(1-3龄)施药,此时幼虫抗药性弱,防治效果好。
- 药剂选择:可选用甲维盐、氯虫苯甲酰胺、茚虫威、虫螨腈等高效低毒杀虫剂,注意轮换用药,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导致抗药性产生。
- 施药方法:均匀喷雾,重点喷洒叶片背面和嫩梢等部位;若田间虫口密度大,可适当加大用药量或间隔7-10天再喷一次。
- 注意事项: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,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施药,防止药害和人员中毒;同时注意保护蜜蜂等授粉昆虫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