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害症状: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、烂脚秆,为汉中稻区主要病害之一,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。该病主要为害叶鞘和茎秆,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椭圆形或云纹形水渍状、暗绿色病斑,边缘暗褐。湿度大时,病部菌丝形成深褐色菌核,易脱落。茎秆受害症状与叶鞘相似,重发时受害植株叶缘至叶尖呈桔红色,严重影响抽穗、灌浆及结实。
发生规律:水稻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,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。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,或以菌丝在病稻草上越冬。第二年菌核或菌丝萌发,侵入叶鞘形成病斑。一般分蘖盛期为始发期,齐穗期达到高峰。高温、寡照、高湿为病害流行的最有利条件。汉中盆地7月中旬到8月中旬遇连阴雨,丘陵浅山区寡照多雾最易诱发病害流行,另外偏施氮肥,高度密植,长期灌水过深或泠水灌溉,均有利于病害流行。
防治方法:
(1)选用抗耐病品种。
(2)水稻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稻秆、稻茬、杂草,打捞菌核,减少初侵染菌源。
(3)加强田间栽培管理。适时播种,合理密植,浅水勤灌,适时晒田,合理施肥,及时防治病虫害,提高植株抗病性。
(4)药剂防治。在7月中下旬(水稻分蘖末期)结合水稻“两防一喷”亩用25%丙环唑乳油50毫升或24%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5%己唑醇悬浮剂100毫升或1000亿芽孢/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-100克对水50公斤喷雾,重病田块每隔5—7天防治一次,连防2—3次,注意交替轮换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