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,属鳞翅目夜蛾科迁飞性昆虫,为全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,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,其具有取食作物种类多,适生区域广、迁飞扩散快、繁殖能力强、暴食为害重、防控难度大等特点。根据近6年监测调查数据及发生实况,草地贪夜蛾于7月上中旬迁飞至我区,主要危害夏玉米。
一、形态特征
草地贪夜蛾有四种形态,即成虫、蛹、幼虫、卵。
成虫:前翅深棕色,后翅白色,边缘有窄褐色带。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,具环形纹和肾形纹,轮廓线黄褐色;雄蛾前翅灰棕色,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,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,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。
幼虫:一般有6个龄期,体色多变,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,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形纹。
二、危害特点
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叶片和果穗,1-3龄通常隐藏在心叶、叶鞘等部位取食,形成半透明薄膜“窗孔”,4-6龄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,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,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,也会钻蛀心叶、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,幼虫取食叶片或雌穗会留下大量粪便,严重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。
三、防治技术
1、化学防治:3龄前幼虫推荐选用甲维盐、氯虫苯甲酰胺、氟氯氰菊酯、溴氰虫酰胺、啶虫脒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。采取“治早治小”的防控策略,抓住产卵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,对分散发生区实施挑治,重点喷施玉米心叶、雄穗、雌穗等幼虫活动区域。
2、注意事项: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;喷药时要避开高温时间,选择清晨或傍晚;喷药结束后剩余药液及药瓶、药袋等包装废弃物要集中妥善处置,不得乱抛乱扔,谨防环境污染和意外药害事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