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:
扫一扫:分享至微信 X

汉中:玉米锈病防治技术要点

汉中:玉米锈病防治技术要点

时间: 2025-07-28 15:49 |来源:
ztfd.png ztsx.png ztzc.png

玉米锈病是玉米生育中后期常见病害,温暖潮湿天气利于其快速传播。目前我市大部分天气因素有利玉米锈病的发生,结合天气因素提供以下防治意见:

一、危害特点

玉米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真菌玉米柄锈菌引起,主要危害叶片,严重时也侵染叶鞘、苞叶和雄穗。侵染初期,叶片两面初生淡黄白色小斑,四周有黄色晕圈,后突起形成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疱斑,散生或聚生圆形或长圆形,即病菌的夏孢子堆。孢子堆表皮破裂后,散出铁锈状夏孢子。后期病斑或其附近又出现黑色疱斑,即病菌的冬孢子堆,长椭圆形,疱斑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。

二、发病规律

米锈菌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。入春后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冬孢子即可萌发并产生担孢子,借气流传播到寄主作物,由叶面气孔直接侵入,引起初次侵染。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传播,15-35;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-30,相对湿度95%以上温暖潮湿(温度25-30℃,相对湿度90%以上)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。

玉米生育中后期(灌浆期前后)发病较重,种植密度过高、田间通风透光差、氮肥施用过多的地块发病更为严重。

(三)防治措施

1.农业防治

选用抗病品种,合理密植,保持田间通风透光;

科学施肥,避免偏施氮肥,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;

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,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。

2.化学防治

发病初期及时施药,推荐使用三唑类杀菌剂,比如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,按说明书比例稀释后喷施,7-10天一次,连续2-3次

四、注意事项

- 喷药时重点喷中下部叶片;

- 施药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或傍晚,避开高温强光时段,以提高药剂利用率;

- 风雨过后及时检查田间病情,发现病株立即防治,防止病害扩散蔓延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detail-top-white.png返回顶部
detail-close-white.png关闭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