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侵染叶梢和苞叶。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褪绿斑点。逐渐扩展为梭形褐色大斑(可长达15~20cm)。湿度大时病斑产生灰黑色霉层。病害导致光合作用受阻,严重时减产50%以上。
近期我县降雨频繁,田间湿度大,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。地势低洼,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生较重。
一、发病条件
1.气候条件。湿度在20~25°,相对湿度大于90%易流行。降雨频繁可加重病害流行。
2.品种与耕作。感病品种及连作地发病重。土壤肥力低,氮钾缺乏会降低植株抗性。
3. 田间管理。密植,排水不良或残茬未清理的田块有利于病原积累。
二、防治措施。
1.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包衣种子。2.实行轮作(与非禾本科作物)。深翻土壤,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。3.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,避免偏施氮肥。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。
2.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(心叶末期至抽雄期)施药。优先选用吡唑醚菌脂,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。间隔7~10天,喷施2-3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