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螟,又称玉米钻心虫,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。以幼虫危害为主,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钻食心叶,当叶片展开时形成排列整齐的“一”字形孔洞,玉米抽雄穗后蛀入茎秆或雄穗茎内,在吐丝后可以咬食玉米花丝,之后危害嫩粒或蛀入穗轴中进行咬食。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,影响养分的输送,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,茎秆被蛀后易被风折断。
玉米螟的危害症状:
1、心叶期:叶片受害初期为半透明斑或蛀孔,叶片展开后为整齐的排孔。
2、孕穗期:雄穗抽出后,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被蛀食,导致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。
3、雌穗膨大或开始抽丝后:幼虫常现在花丝顶端取食,然后蛀入穗中取食穗轴和籽粒,被害部位有大量虫粪堆积。
防治措施防治:
1、越冬期防治: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叶越冬,翌年春在其中化蛹。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、穗轴作为燃料烧完,或作饲料(加工)粉碎完毕,并应清除越冬寄主苍耳等杂草,这是毁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。
2、心叶期防治: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%,或夏秋玉米的吐丝期,虫穗率达5%时,应举行防治。防治办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。用1.5%辛硫磷颗粒剂以1:15的比例与细煤渣拌匀后在玉米心叶期撒入喇叭口内。
3、生物防治:赤眼蜂在毁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,并且成本低。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,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。
4、化学防治:化学防治:叶期防治(大喇叭口期):20%氯虫苯甲酰胺4000倍液喷雾,3%辛硫磷颗粒剂撒施于心叶内。
5、穗期防治(抽雄至吐丝期):19.4%甲维・氯虫苯悬浮剂(15毫升/亩)喷果穗,2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—5000倍液重点喷施果穗。
通过以上防治措施,可以有效地预防玉米螟的危害,保障秋粮安全生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