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:
扫一扫:分享至微信 X

定边: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技术

定边: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技术

时间: 2025-08-01 14:59 |来源:
ztfd.png ztsx.png ztzc.png

玉米大斑病由真菌大斑凸脐蠕孢引起,主要危害叶片。病斑初期为淡褐色,后期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,病斑中间颜色较浅,边缘较深,多个病斑可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病斑,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黑褐色霉层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提前枯死,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和产量。

定边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测报人员调查发现玉米大斑病在石洞沟、白泥井、砖井等乡镇部分田块已零星发生,平均病株率0.8%;平均病叶率0.15%,高发病田块病叶率0.2%。虽当前发病率较低,发病面积较小,但受近期我县气温升高、降雨增多,田间湿度增大等环境条件影响,病菌扩散风险较高,若防控不及时,可能迅速蔓延,对玉米产量构成威胁。因此请广大玉米种植户高度重视,早防早治,确保玉米稳产丰收。

防治建议

1. 加强田间监测:近期需每日巡查玉米田,重点关注下部老叶和种植密度大的田块,发现病叶立即摘除并带出田间销毁。  

2.农业防治:合理轮作,避免连作,减少田间病菌数量

合理密植,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叶、病株,并集中烧毁或深埋,减少病菌传播。

3. 化学防治:未发病田块可喷施代森锰锌、吡唑醚菌酯等保护性杀菌剂发病初期选用苯醚甲环唑、嘧菌酯、戊唑醇等药剂,选择晴天无风天气,重点喷施中下部叶片7-10天喷1次,连喷2-3次(注意轮换用药,避免抗药性)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detail-top-white.png返回顶部
detail-close-white.png关闭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