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:
扫一扫:分享至微信 X

安塞:大豆食心虫危害与防治

安塞:大豆食心虫危害与防治

时间: 2025-08-25 11:19 |来源:
ztfd.png ztsx.png ztzc.png

- 学名: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(Matsumura),属鳞翅目小卷蛾科,是大豆生产中的重要害虫。

- 危害对象:主要危害大豆,也可危害野生大豆等豆科植物。以幼虫蛀入豆荚内咬食豆粒,造成豆粒残缺、变形,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。

危害特点

- 幼虫孵化后从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,先在豆荚内取食嫩豆粒,随着虫龄增长,食量增大,可将豆粒咬成缺刻或吃掉大半,甚至全部吃光。

- 被害豆粒上留有虫孔,虫粪排在豆荚内,导致豆粒品质下降,还易引起霉菌感染。一般年份虫食率为10%-20%,严重时可达30%以上。

发生规律

- 生活史:一年发生1代,以老熟幼虫在豆田土壤中结茧越冬。次年7月中下旬越冬幼虫破茧出土,爬到豆株上化蛹,7月末至8月初为化蛹盛期。成虫于8月上中旬羽化,产卵于豆荚上,卵期约7天。幼虫孵化后即蛀荚危害,8月中下旬为危害盛期,9月上旬幼虫老熟后脱荚入土越冬。

- 环境影响:温湿度对其发生影响较大,土壤湿润利于越冬幼虫出土和化蛹;成虫产卵喜在多毛的豆荚上,结荚期与成虫产卵期吻合时,危害较重。

防治措施

- 农业防治:

- 选用抗虫品种,如豆荚无毛或毛少的品种,可减少产卵量。

- 合理轮作,与非豆科作物轮作,减少虫源基数。

- 秋季深翻土壤,将越冬幼虫翻至地表被天敌捕食或冻死,降低越冬虫量。

- 生物防治:

- 在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,每亩释放2-3万头,可有效寄生卵粒。

- 施用苏云金杆菌(Bt)制剂,对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- 化学防治:

- 成虫盛发期(田间蛾量突增,且雌雄比接近1:1时),可选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2000-3000倍液、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-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,重点喷洒豆荚。

- 也可采用毒土法,每亩用80%敌敌畏乳油100-150毫升,拌细土20公斤,均匀撒在豆株基部,熏杀成虫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detail-top-white.png返回顶部
detail-close-white.png关闭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