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薯是我市传统的粮饲两用作物,红薯块根皮薄、水分含量高,采收和储藏环节处理不当会造成腐烂、冻害,导致严重损失。俗话说“红薯七成收,三成藏”。本期《植保技术与信息》介绍红薯采收和储藏技术,帮助种植户通过适时收获、精细挖掘、科学储藏等措施降低损耗,实现保值增值,保障种植收益。
一、适时采收。采收是储藏的基础,我市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,当甘薯叶片开始变黄时就要抓紧收获。收获过早薯块呼吸作用旺盛、收获过晚薯块遭受冻害,均不利储藏。
二、精细挖掘。选择在晴天、田间土壤湿度以“手握成团,落地即散”挖薯最好,土壤过湿泥土粘连难清理,过干土块坚硬易伤薯。挖薯前先用镰刀割除藤蔓,再用锄头小心挖掘,避免薯块表皮划伤、破损,减少储藏期病害风险。薯块挖出后在田间晾晒1-2小时,去除表面泥土,挑出病薯、伤薯、畸形薯,单独处理。
三、科学储藏。储藏前要对薯窖彻底消毒,用红薯保鲜剂或者生石灰水喷洒窖壁和地面,或点燃硫磺熏蒸12小时。储藏时,先在窖底铺5厘米厚干沙土,将健康甘薯按大小分级码放,堆高不超过1.5米,堆间留30厘米通风道。窖内温度控制在10-15℃,湿度保持85%-90%;前期每周通风1次,后期每10天通风1次,每次通风2-3小时。定期检查,发现病薯及时剔除,防止蔓延。